![]() |
|
論壇說明 |
歡迎您來到『史萊姆論壇』 ^___^ 您目前正以訪客的身份瀏覽本論壇,訪客所擁有的權限將受到限制,您可以瀏覽本論壇大部份的版區與文章,但您將無法參與任何討論或是使用私人訊息與其他會員交流。若您希望擁有完整的使用權限,請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註冊的程序十分簡單、快速,而且最重要的是--註冊是完全免費的! 請點擊這裡:『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
![]() ![]() |
|
主題工具 | 顯示模式 |
![]() |
#1 |
註冊會員
![]() |
![]() 吳揆澄清香港行 公布與梁振英信函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 2009.09.16 06:13 am 民進黨質疑行政院長吳敦義上任前的香港之行,行政院發言人蘇俊賓昨天舉行記者會,大動作公布相關資料,包括吳敦義與香港特區政府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三份信函往返內容,以及吳敦義自香港帶回的土石流防治資料,反駁民進黨的指控。 據了解,為還原真相,吳敦義也與梁振英取得連繫,將梁給吳敦義的傳真信函,交給蘇俊賓開記者會對外公布,證明吳敦義九月五日的確是為了土石流應變與防災赴港交換看法。 蘇俊賓說,指吳敦義赴港「(向大陸)請示、報備」,這是嚴肅的指控,但指控者卻沒有拿出根據;為避免誤導視聽,在取得當事人同意下,決定公布相關邀訪文件,也繼續請指控者拿出證據說明。 蘇俊賓提供的信函,較受注目的是,梁振英於九月四日寫給當時國民黨秘書長吳敦義,信函指「明天(九月五日),我將於中午十二時三十分在香港中環香港會所恭候閣下及府上諸位,並將香港有關山坡維護的資料向閣下作簡要說明。」 蘇俊賓也出示一份我駐香港事務局於八月十日給吳敦義的詢問信函,指梁振英將在八月十四日赴台演講,將拜訪政界賢達,吳敦義什麼時間地點較方便可與梁振英見面。蘇俊賓說,八月中吳梁會面都有資料可循,沒有密會。 另一份傳真信函是梁振英八月二十日的回函,感謝吳敦義撥冗會見,並對吳敦義心繫台灣人民、不辭勞苦,肯定為公職人員的楷模。梁也祝願重建工作順利。 至於外界質疑香港並沒有土石流,蘇俊賓說,一九七二年香港有土石流防治通報系統,雖然台灣也有,但各有優劣,有交流的必要。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1/5137741.shtml ----------------------------------------------------------------------- 面對民進黨及綠色媒體,有理說不清,拿出信函,民進黨還是不滿意說啥還有沒曝光的,哪乾脆你們拿出來給大家看看,省得媒體浪費資源每天為這樣的事吵來吵去 我覺得最可惡的是,綠媒報導這則新聞時,剛好在外用餐時看到3立的報導是~吳敦義去香港向梁振英取經,被綠媒說他不是土石流專業,還舉出一大堆梁振英是在英國拿地產管理學位,在香港除了任公職也是個商人,根本就不懂這方面... 我當時信以為真,非常懊惱為什麼吳敦義如此笨找個不是土木專業的人問土石流?事後很難自圓其說 原來綠媒可惡之處是,梁振英第一個學位是在香港理工學院(理工大學前身)念建築測量,其後還創辦梁振英測量師行 請問民進黨及綠媒還何不敢提梁振英有測量這個背景,是故意還是根本不懂啥叫測量? 何況香港當年的確發生過嚴重土石流活埋了幾十人,港府因應成立了防土石流機制,梁振英也是重要參與人之一,綠媒還誤導大眾說香港沒有土石流? -------------------------------------------------------------------- 名家觀點/香港的「斜坡」防治經驗 【經濟日報╱陳自創】 2009.09.16 04:00 am 日前,吳敦義於被發布為新任閣揆前曾赴訪香港,參觀香港防治「土石流」(Landslides)及「斜坡」(山坡)安全的預警做法,但也因此引起在野黨質疑。據悉,新閣揆認為香港的「斜坡」防止及防治措施很不錯,很適合用於台灣。 筆者旅居香港十多年,深知香港一向以防治「山泥傾瀉」(意即「土石流」)及維護「斜坡」安全,聞名於世,無論是技術層面或是管理水平,香港均占有國際領先地位。近十多年來,歐美各國、亞洲及台海兩岸的不同城市,紛紛組團赴港考察「取經」。由於台北市地形有55%為山坡地,類似於香港有60%「斜坡」,據知,馬英九總統曾於台北市長任內兩次訪港,參考香港針對「斜坡」防治及管理模式,為台北市規劃建立一套整體的山坡安全監管機制。 香港「斜坡」分天然山坡及人造山坡兩類,新舊總計約有5萬7,000個。在香港歷史上,於「斜坡」上下發生「山泥傾瀉」的情況相當普遍,平均每年約300次,大都發生於遠離人口聚居區的山坡地。但自1972年「618水災」導致「山泥傾瀉」約6,000立方公尺、造成138人喪生及數千人無家可歸之後,1976年又發生大型「山泥傾瀉」約5,000立方公尺,造成18人死亡。兩大災難之後,終於促使港英政府痛下決心,於1977年成立編制龐大的「土力工程處」(「土木工程拓展署」之下),聘任200多位專業工程師,負責管理境內所有與「斜坡」安全相關的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及維修程序,並負責為所有「斜坡」登記造冊及輸出顧問服務。 自1995年起,港府每年撥款約10億港元進行「防止山泥傾瀉計畫」(Landslides Preventative Measures, LPM),鞏固及維修那些不合標準的「斜坡」,提高「斜坡」安全,並減低其風險,以1977年「山泥傾瀉」風險100%為底線,至2000年時,其風險指標已降至50%,預計2010年時,其風險指標將再降至25%。 針對「斜坡」安全預警,香港開創許多先進的防治「山泥傾瀉」系統,包括創新研發的「流動勘探」系統,即時結合全球定位系統、流動地理信息系統及辦公室設備,令地質專家或工程師無論身處何處,可立即瀏覽及與數碼資訊互動。此外,香港首創「山泥傾瀉」警報系統,由政府在特定地點設置「山泥傾瀉」警告牌,標明四類危險「斜坡」,當遇有持續暴雨及預計「山泥傾瀉」即將發生時,政府將與香港天文台通過電台與電視台發布紅色警戒訊號。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開創全球獨有的「滑坡指數」(計算雨量及受影響的「斜坡」數量,每5分鐘自動更新資料,輸入電腦,再結合系數,計算未來發生「山泥傾瀉」或然率),且不惜花費1億港元搜集相關資料,建構一套完整的「斜坡」紀錄冊,包括全港57,000個「斜坡」的地圖、圖片及修葺技術等,一般民眾均可在網頁上一目了然。 2006年底,香港又成功研發「空載激光掃描」科技,以穩定「斜坡」的泥層及提升處理「山泥傾瀉」的能力及效率。據知,該項科技乃利用多重反射回應掃描技術,對「斜坡」進行虛擬的「植被濾除」,對地表輪廓作出有效的測量,同時描繪出高解像度的地形模型,能夠模擬泥石的流動,令工程人員能在適當位置施行「防止山泥傾瀉計畫」(LPM)。 至於2012年之後,香港早已擬定「長遠防治山泥傾瀉計畫」(Landslides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Program, LPMP),預訂每年目標是:一、鞏固150個政府人造「斜坡」;二、為100個私人人造「斜坡」進行安全篩選研究;三、為30個天然「斜坡」進行風險緩減工程(替代大規模「斜坡」鞏固工程)。 總言之,香港已建立一套完整的「斜坡」安全系統,大幅減低「山泥傾瀉」的風險,由「防止」(LPM)機制,提升至「長遠防治」(LPMP)機制,其防治及管理卓有成效,誠為香港一項驕傲,深值我國參考學習。 (作者是英國倫敦大學法學博士、香港台灣工商協會董事) http://www.udn.com/2009/9/16/NEWS/FI.../5137829.shtml |
![]() |
送花文章: 204,
![]() |
![]() |
#2 (permalink) | |
長老會員
![]() ![]() ![]() ![]() |
![]() 引用:
隨便唬爛一下,台灣就一堆人都相信 B大的文中也有提到,當初看到新聞報到說梁沒有這方面的背景 不也是一時之間就相信了報導所說 幸虧B大有求知的精神,去找尋了相關資料,才免於被報導牽著鼻子走 但台灣有多少人會如此有求知精神,努力去找尋相關資料? |
|
__________________ 幸福背後要付出的代價是非常非常大的 但人們往往只看到幸福的假象 卻沒想著該付出的努力代價 本是浮雲隨風飄 落下凡塵惹塵埃 我究竟還要走多遠的路才能獲得別人的認同 |
||
![]() |
送花文章: 37553,
![]() |
![]() |
#3 (permalink) | |
註冊會員
![]() |
![]() 引用:
沒道理一個媒體會連哪麼簡單的事情都會報導不實 沒想到媒體替政治服務,甘願當打手硬要扭曲梁振英的專業背景,也許他們會認為梁是香港人不會跑來台灣抗議 個人認為新聞局或NCC不該再容許這種事發生,別國公職人員的專業不能隨便歪曲,除了提出信函更要指責媒體不實報導要求他們道歉更正 難怪聯合報之前有篇社論批評馬政府,宣傳部門能力太弱,新聞局在睡覺?做了什麼事沒人知,被對方污衊沒能力辯解,所以才會一路捱打! PS:如果國民黨過去在野的時候有能力像現在民進黨這種緊盯官員一舉一動,恐怕扁執政時要作怪都不容易 此帖於 2009-09-16 07:22 PM 被 barrielee 編輯. |
|
![]() |
送花文章: 204,
![]() |
![]() |
#6 (permalink) | |
註冊會員
![]() |
![]() 引用:
余文是自己便宜行事拿大額發票代替多張小額法票報帳,罪名是偽造文書,馬英九並沒有指示他哪樣做 馬林二人是貪污共犯,聽從長官指示明知有問題還願意幫忙,會重判的另一原因是後來不認罪且翻供把責任全推到下屬陳鎮慧一人身上 反正就要製造不公的假象來混淆視聽 |
|
![]() |
送花文章: 204,
![]() |
有 4 位會員向 barrielee 送花:
|
![]() |
#8 (permalink) |
註冊會員
![]() |
![]() 現在他們不敢拿判決書來逐條反駁,一直硬扯一審換法官違法違憲是無效的判決..
即使大法官成員三分二都是陳水扁當年提名,法界人士指出要扭轉一審判決就要直指換法官是違法,但,要詳細寫出說服所有人的法律見解不容易 因為蔡法官也是原先抽籤最早審理國務機要費,就算後來扁家被起訴幾大弊案抽到的周法官同樣有拼案問題,到底是前案拼後案或是後案拼前案?據報導過去地院的慣例是後案拼前案,問題是扁案本來就不應抽籤,檢方起訴後送到法院直接拼給蔡法官,台北地院怎麼搞的抽籤後才意識到分案拼案的問題? 倘若釋憲是違法,一定會有人質疑蔡法官手上的機要費案交給周法官就不違憲? 更何況換法官違法問題,扁律師曾上訴高等法院被駁回,等於換法官審理合法的問題也有高院一同背書 ps:大家在猜為何大法官遲遲沒釋憲,很可能是兩派見意沒法達共識,不然一審結束才宣告無效,大法官必然被幹瞧浪費司法資源,要解釋違法為何不早點? |
![]() |
送花文章: 204,
![]() |
![]() |
#11 (permalink) | |
管理員
![]() ![]() ![]() |
![]() 引用:
不過處理方式應該比較馬選舉當時的"前車之鑑"來處理才對.... 一次講完收工下班,不再回應.....否則你中了DPP套就沒完沒了啦... 前車有....宋主席的....馬主席的...太多太多了,而且也證明DPP玩不出 新把戲,老套很好用所以不必學新的.. ![]() |
|
![]() |
送花文章: 794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