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論壇說明 |
歡迎您來到『史萊姆論壇』 ^___^ 您目前正以訪客的身份瀏覽本論壇,訪客所擁有的權限將受到限制,您可以瀏覽本論壇大部份的版區與文章,但您將無法參與任何討論或是使用私人訊息與其他會員交流。若您希望擁有完整的使用權限,請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註冊的程序十分簡單、快速,而且最重要的是--註冊是完全免費的! 請點擊這裡:『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
![]() ![]() |
|
主題工具 | 顯示模式 |
![]() |
#1 |
長老會員
![]() ![]() |
![]() 什麼!一條狗的碳排放高於一輛汽車 養寵物要三思
http://news.cts.com.tw/cnyes/money/2...280336624.html 寵物固然給飼養者帶來快樂,但它們帶來的麻煩可能不僅是家具上的抓痕或地毯上的腳印。一條寵物狗的「碳足跡」可能比一輛汽車還高。「碳足跡」用於衡量各種人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排量,溫室氣體排放是導致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是「生態足跡」的一個組成部分。 新華網報導,新西蘭維多利亞大學建築學教授布倫達‧瓦特和羅伯特‧瓦特通過測算得出結論,一條體型中等的寵物狗 1 年的碳排放量是一輛排量 4.6 升的豐田陸地巡洋艦行駛 1 萬公里碳排放量的 2 倍。布倫達和瓦特使用多種測算方法,把寵物帶來的生態影響與汽車和家用電器對比。與以往測算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方式不同,兩人通過計算為寵物提供足夠食物所需土地面積來計算「生態足跡」。 英國約克大學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研究員約翰‧巴雷特基於自身研究計算出動物生態「生態足跡」數據和瓦特的結論幾乎一致。巴雷特說:「養條狗確實是件奢侈的事,因為 (生產)肉製品的『碳足跡』很高。」為測算寵物貓狗的「生態足跡」,瓦特分析了幾種常見寵物食品成分。一條中等體型寵物狗每天標準食量為300 克乾狗糧,其中包括 90 克肉類和 156 克榖類。 據瓦特測算,這些食物乾燥前相當於 450 克鮮肉和260 克穀類,即 1 年內這條寵物狗要吞下 164 千克鮮肉和 95 千克穀物。按每年產出 1000 克雞肉需要 43.3 平方米土地,獲得1000 克穀物需要 13.4 平方米土地來算,這條寵物狗的年「生態足跡」為 8400 平方米。對於德國牧羊犬這樣的大型犬,年「生態足跡」可達1.1 萬平方米。而一輛排量 4.6 的豐田陸地巡洋艦,按年行駛 1 萬公里計算,「生態足跡」為 4100 平方米。 此外,一隻貓的年「生態足跡」為 1500 平方米,一隻寵物鼠的年「生態足跡」為 140 平方米,一隻金絲雀的年「生態足跡」為 70 平方米,一條金魚的年「生態足跡」為 3.4 平方米。「碳足跡」網站常務董事約翰‧巴克對此感到驚訝,他說,我決不會想到一條狗的‘碳足跡’和一輛車一樣高。 布倫達和瓦特合著有《吃掉你的狗》一書,英國《獨立報》 27 日評論說,這一建議不會得到廣大養狗人士的認可。當然,作者本意並非建議大家吃掉寵物,而是提醒人們注意日常生活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以及在如何使用土地上多加考慮。動物是否「環保」取決於體型大小、食物消耗量和它們對人類的貢獻。 一條體重 30 公斤的大狗不如一條 7.5公斤重的小狗「環保」。照此邏輯,平均體重 5 公斤的貓對環境的威脅就更小。書中寫道,一對兔子一年可產 36 隻後代,可向人類提供 72 千克兔肉,以此抵消飼養者的部分「碳足跡」。至於雞和蜜蜂,它們不但體積小,還能向人類提供食物,是更「環保」的動物。 我想這應該是計算寵物狗部分,那流浪狗是沒那麼嚴重吧,不過流浪貓狗數量也是很恐怖,所以只要有人愛養寵物的,想省碳....... 省省力氣吧,還有,很多人已經在做減碳了.... 就是少子化 |
![]() |
送花文章: 26742,
![]() |
![]() |
#2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 ![]() ![]() |
![]() 我覺得碳排放量應該沒這麼誇張
只是很多人養寵物都是為了好玩 尤其是情侶之間最喜歡養寵物來證明愛情 往往都興趣過了之後,就會棄養寵物 尤其是每年的畢業潮之後,都會出現寵物棄養潮 一大堆網友徵詢誰要領養寵物,然後街頭校園就會出現一堆流浪狗 這才是真正養寵物要注意的問題 |
__________________ 幸福背後要付出的代價是非常非常大的 但人們往往只看到幸福的假象 卻沒想著該付出的努力代價 本是浮雲隨風飄 落下凡塵惹塵埃 我究竟還要走多遠的路才能獲得別人的認同 |
|
![]() |
送花文章: 37553,
![]() |
![]() |
#4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 |
![]() 地球生態惡化 50年後大崩解
尹德瀚/綜合報導/中時電子報2006.10.25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在其最新提出的世界生態系雙年報「生命行星報告」(Living Planet Report )中示警說,自然世界正以人類史上空前的速度惡化,如果不趕快做出重大修正,地球到本世紀中葉將發生大規模的「生態系統崩解」。 物種消失 數量減三成 二○○六年度生命行星報告係以兩項指標為主要根據,一是「生命行星指數」(Living Planet Index ),這項指標旨在測量地球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其方法包括追蹤全球各地一千三百一十三個物種,包括魚類、兩棲類、爬蟲類、鳥類和哺乳類。 最新的生命行星報告指出,這些物種的數量自一九七○年以來減少約三○%。 另一項指標是「生態足跡」(Ecological Footprint ),這項指標係測量人類的食衣住行所消耗的自然資源,從而計算出養活一個人所需的生態足跡。以台灣為例,根據一九九六年的生態足跡統計,台灣養活一個人需 要花四.三四公頃土地的生態足跡,總生態足跡接近六千萬公頃,為台灣面積的二九.一倍。 資源耗竭 廢氣危害劇 根據二○○六年度生命行星報告(引用的最新數據為二○○三年),地球天然資源被消耗的速度超出地球再生的速度達二五%,全球每人平均的生態足跡為二.二公頃,但地球能夠再生的資源每人每年只有一.八公頃。 報告指出,從穀物生產、二氧化碳排放、漁獲及森林開發等數據來看,人類的生態足跡已經遠超出地球的負荷,其中為害最大的單一因素是二氧化碳排放,佔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達四八%。 供不應求 人類瀕浩劫 資源快速消耗已對地球的生物多樣性造成空前危害。根據報告中提出的生命行星指數,一千三百一十三種被追蹤的物種自一九七○年以來減少約三○%,其中受衝擊最大的是六百九十五種陸地動物,其數量平均減少五五%。海洋物種的數量平均減少二五%。 報告中根據生命行星指數和生態足跡這兩項指標,如果是持續現狀,人類到二○五○年的需求將是地球所能生產的兩倍。報告作者示警說,照目前這種消耗生態資源 的速率,發生生態系統崩解的可能大增,如果要避免浩劫,人類在能源使用、交通和住宅方面都需要大幅改變,才能轉型為永續社會。 |
![]() |
送花文章: 26742,
![]() |
![]() ![]() |
|
|
![]() |
||||
主題 | 主題作者 | 討論區 | 回覆 | 最後發表 |
資訊 - 行政院農委會~~寵物登記及轉讓流程 | crd1871 | 寵愛動物討論區 | 0 | 2007-08-11 11:28 P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