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論壇說明 |
歡迎您來到『史萊姆論壇』 ^___^ 您目前正以訪客的身份瀏覽本論壇,訪客所擁有的權限將受到限制,您可以瀏覽本論壇大部份的版區與文章,但您將無法參與任何討論或是使用私人訊息與其他會員交流。若您希望擁有完整的使用權限,請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註冊的程序十分簡單、快速,而且最重要的是--註冊是完全免費的! 請點擊這裡:『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
![]() ![]() |
|
主題工具 | 顯示模式 |
![]() |
#1 |
管理版主
![]() ![]() |
![]() 備受舉世矚目的英國脫歐公投,謎底終於揭曉,最後脫歐派以逾51%的得票率勝出,跌破世人眼鏡。姑不論投票當天的壞天氣是否扭轉了結局,而英國選民再度選擇「光榮孤立」,從歷史的脈絡來看也不完全令人意外。
但從公投結果出爐後英鎊立即暴跌,以及央行表態周一股市開市將視情況進場護盤。凡此在在顯示這一場英國是否續留歐盟的公投大戲,影響層面確是既廣泛且又深遠。也再一次印證了處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即使是遠在歐陸外海的英國的一場公民投票結果,卻足以撼動整個世界,而當然首當其衝的即是英國本身。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英國和歐洲大陸的關係,由於中間隔著英吉利海峽,向來就是若即若離。特別是在工業革命與西方殖民帝國主義勃興之後,大英帝國不只成為世界第一等的強國,盎格魯、撒克森人更自我陶醉在「日不落帝國」的輝煌歲月中,以世界的主導者自居,自然不屑於介入與歐洲鄰邦的合縱連橫中。 然而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英國雖然都算是戰勝國,世界主導者的角色已被美國所瓜代。從雲端跌落凡間的英國想要找到自我角色的重新定位,面對德法等國從1952年起由共同市場漸次整合成歐盟的新局,英國在先後兩次被否決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EEC)後,最後還是在1973年順利加入,並於2年後的全國公投中,主張繼續留在EEC獲得67%的支持率。 檢視英國先後兩次針對是否要成為歐洲共同體的局外人或局內人所做的公投,1975年的公投結果贊成續留EEC可以獲得逾3分之2的支持,而41年後再次公投,脫歐派所獲得的支持度卻成長了近19個百分點而得以逆轉局勢。這樣的翻轉,無疑意謂著多數英國公民對於續留歐盟的否定,包括認為英國得不償失,也包括對於英國在歐盟角色扮演不足的不滿,而最後透過投票行為宣洩不滿和失落的情緒。 的確,對於這一次的公投,由於茲事體大,各國的政經領袖幾乎異口同聲的提醒英國公民應該理性評估率意脫歐的後遺效應。但在整個「脫歐」或「留歐」的宣導過程中,不只相關社群媒體中充斥負面攻擊的論調,甚至英國的主流媒體也只見旗幟鮮明的相互攻訐,卻缺乏理性論辯分析的內容,以致被視為是一次變質的公投。 談到公投結果的後續效應,首當其衝的無疑是英國本身。包括執政的保守黨卡麥隆首相已請辭待命,更棘手的是英國的脫歐,讓主張獨立的蘇格蘭更可振振有詞的全力推動脫英公投。另外,英國的脫歐之舉,自然也重傷歐盟,包括被成員國與外界質疑未能做好危機處理,逼走英國;以及必須擔心在各加盟國之間是否會出現骨牌效應。特別是去年以來自敘利亞內戰大量流入的難民,給歐盟各國帶來不同程度的困擾和財政負擔,因此閉關自掃門前雪儼然已成各國民意新主流。面對這些衝擊,歐盟如果肆應無方,不只會使歐盟整合前景受到影響,甚至歐盟也有可能瓦解。 如果一定要說有哪一方是英國脫歐、歐盟退位的受益者,那俄國無疑是最大獲益者。雖然東西冷戰已在上世紀末宣告結束,但實質上美國結合歐盟與蘇俄還是處於一種分庭抗禮的樣態。所以歐盟如果進一步吸納前蘇聯的東歐附庸國,對俄國而言自然有芒刺在背之感。而今英國脫歐,美國連帶受影響,則此消彼長,俄國不只消解來自歐盟整合的壓力,甚至還有在東歐地區重新發揮影響力的想像空間。 至於對中國的影響,由於近年中英關係緊密,英國既然自外於歐洲,那一定要加強與中國的雙邊關係,而德法等國自然也必須找尋新的聯結,從而包括亞投行與一帶一路,勢將成為中國與歐洲各國之間強化關係的鏈接頭。 最後,如果從經貿數據來看,不論是歐盟或英國,目前與台灣的經貿金額占比其實並不算高,因此應不致有太大的實質衝擊。但是英國選擇對歐陸自我邊緣化的行動,利弊得失倒是可以做為台灣的借鑑。畢竟在網路無國界、全球一體化的今天,不論是自我邊緣化或被迫邊緣化都難有好結局,台灣可是要在理性與民粹間做出睿智的選擇!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5000043-260210 留歐是為了經濟, 脫歐是為了移民與難民 沒有幾個人真的願意活在無法確認的恐怖中 難民真的是未來的核子彈, 非常恐怖 很痛苦的抉擇, 要富裕還是安定 顯然大多數的英國人選擇了安定的生活 |
![]() |
送花文章: 39317,
![]() |
![]() |
#3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
![]() 現在有沒有人檢討公投這個設計到底是對國家最有利還是禍害?
給政客作為推卸責任的工具是無庸置疑 可是這是民主民意的最直接表達的方法,不管結果如何老百姓不會有人認為要廢掉公投 這是首相卡麥隆在上次大選中喊出來的政見 為什麼他要把脫歐公投拿來作選舉政見? 因為第三大黨就是支持脫歐,再上一屆保守黨要跟第三大黨組聯合政府才能過半數執政 (說第三大黨其實也只是關鍵的小數而已) 卡麥隆不想被其他黨瓜分權力,只好利用脫歐公投騙第三大黨支持者的選票 結果他成功了,保守黨重回一黨執政之路 而當時的民調留歐佔多數,基本上脫歐公投是個假議題,只是用來幹掉第三大黨 沒想到幾年過去弄假成真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政治制度,不想被第三黨綁架弄個公投,怎知這個公投真的過關了 人民的意見早已凌駕了政黨政治,英國兩大政黨保守黨和工黨的主流意見是留歐的 支持者已經不會去管自己支持的政黨的意向 有人說卡麥隆會否成為千古罪人?英國經濟以後變得怎麼差或是國家分崩,卡麥隆的日子還是比一般人過得很好 而且,這是全民投票決定的,他何來罪人之說? 只不過歷史會記載整個起源於他提的公投 此帖於 2016-06-25 02:01 PM 被 cloudchine 編輯. |
![]() |
送花文章: 0,
![]() |
![]() |
#6 (permalink) |
管理版主
![]() ![]() ![]() ![]() ![]() ![]() ![]() ![]() ![]() ![]() ![]() ![]() ![]() |
![]() 據分析英國民眾會有這麼多人阿達
也是媒體這幾年洗腦的關係 有人說 媒體洗腦不是新聞吧 原來是出了個英版COP (強森) 他講話同COP搶攻媒體版面 (口無遮攔 搶攻話題) 使的英國媒體風格同台灣報導偏頗不負責任起來 使大談脫歐的好變成主流 說起來英國脫歐與台灣關係不大 股市也是受全球期代性落空有關 所以股市跌應是短暫的 除非後來的骨牌效應 (其他國脫歐) 不然大家還是看戲的成分多 繼脫歐後脫英又要死灰復燃 雖然是幾年後的事(因為去年才辦過公投) 但這個 大不列顛看來要變小不隆咚是沒錯了 此帖於 2016-06-25 08:33 PM 被 mini 編輯. |
![]() |
送花文章: 20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