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論壇說明 |
歡迎您來到『史萊姆論壇』 ^___^ 您目前正以訪客的身份瀏覽本論壇,訪客所擁有的權限將受到限制,您可以瀏覽本論壇大部份的版區與文章,但您將無法參與任何討論或是使用私人訊息與其他會員交流。若您希望擁有完整的使用權限,請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註冊的程序十分簡單、快速,而且最重要的是--註冊是完全免費的! 請點擊這裡:『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
![]() ![]() |
|
主題工具 | 顯示模式 |
![]() |
#1 |
長老會員
|
![]() 醫投書國際期刊 指台灣醫療瀕崩潰 中國附醫道歉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5-260405?chdtv 該文章指稱,台灣2022年Omicron高峰時期新冠住院患者死亡率高達58.2%,至於鄰近的日本則僅有12.5%,是因為重症醫療不足、分級轉診延誤,但現在卻沒有從新冠肺炎疫情中吸取經驗。國內因為低薪、護病比過高等問題,面臨健保實施30年來最大護理離職潮。對此,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受訪表示這篇投書「錯誤百出」。 中國附醫26日深夜也發聲明澄清,文章中誤稱台灣COVID-19住院病人死亡率高達58.2%,實際上,這個數據是來自長庚醫院2025年發表於《Infection and Drug Resistance》的文章,指的是長庚醫院COVID-19極為嚴重須插管治療的患者中,有58.2%感染Omicron,並非死亡率。投書中提到台灣護理人力為每萬人62位,正確數據應為2021年時每萬人78位。 台灣健保崩壞亂象登國際期刊 急診壅塞、小腦袋全揭露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8700237 台灣全民健保瀕臨系統崩潰 The Lancet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489-1/fulltext 感染 Alpha 和 Omicron 變異株的重症 COVID-19 患者臨床特徵和死亡結果比較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S479896#d1e326 研究設計和患者選擇 這項回顧性隊列研究是在台灣桃園長庚紀念醫院林口分院進行的。研究時間為 2020 年 4 月至 2022 年 9 月,涵蓋台灣 Alpha 變種病毒(2021 年 4 月至 6 月)和 Omicron 變種病毒(2022 年 4 月起)爆發的時期。本研究連續招募了經PCR確診的SARS-CoV-2感染的重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被送入專門的ICU,接受 COVID-19 感染隔離。入住ICU的病人符合以下條件:(1) 急性呼吸衰竭,需要機械通氣;(2)氧需求量升高(需要每分鐘10公升或更高的簡易面罩供氧、非重複呼吸面罩或高流量鼻氧),有呼吸衰竭的風險;(3)至少一個器官功能障礙,需要侵入性治療,例如急性心肌梗塞、有呼吸衰竭的風險;(3)至少一個器官功能障礙,需要侵入性治療,例如急性心肌梗塞、腦梗塞或重症內引文12入院前,每位患者都會接受肺科專家的評估,以保持與臨床實務原則的一致性。 結果 這項研究包括 110 名需要插管和重症監護病房 (ICU) 入院的 COVID-19 重症患者。在這些患者中,46 名(41.8%)在 Alpha 優勢期需要重症監護,64 名(58.2%)在 Omicron 優勢期需要重症監護。 Alpha 組的身體質量指數更高,ICU 住院時間更長,並且患有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的患者更多,而 Omicron 組包括更多活躍吸煙者,合併症更多,初始實驗室數據更差(包括更高的白血球計數、凝血酶原時間 [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血尿氮水平和肌酸水平),並且住院死亡率更高(40.6%)。院內死亡的獨立危險因子是 Charlson 合併症指數 (CCI) ≥ 3 以及較高的 PT 和肌酸水平。 結論 我們的研究發現,CCI ≥ 3、血清肌酸水平升高和 PT 延長與重症 COVID-19 患者的高死亡率獨立相關。具有這些風險因素的患者可能需要在治療過程中進行密切監測。 ===== 我覺得聲討撰文醫師太嚴重, 大佬們有仔細看過期刊內文再做出評判嗎? 我只是平民百姓,不懂臨床研究的統計公式, 但我從樣本定義:取自醫學中心的ICU,而且嚴格限制確且限縮範圍。 說護病比1:15、死亡率高達58.2%是錯誤數據, 但.....住進ICU、呼吸衰竭病人本身狀況就較危急, 就醫學中心院內樣本數死亡率比官方數據高,不足為奇。 雖說引用58.2%是錯誤數據, 但在嚴格限縮樣本定義,研究數據顯示住院死亡率也高達(40.6%),也不低呀。 以臨床第一線的醫療人員的角度計算護病比當然沒有官方數據美麗, 不能因為數據引用有誤就全盤否定作者論述, 大佬們沒必要欲蓋彌彰,粉飾太平, 連科研結論都想伸黑手介入。 |
![]() |
送花文章: 8139,
![]() |
![]() |
#2 (permalink) |
管理版主
![]() ![]() ![]() ![]() ![]() ![]() ![]() ![]() ![]() ![]() ![]() ![]() ![]() |
![]() 健保早就被那敗類黨搞爛了
不論是 殺藥價導致藥效虛弱 就醫行於形式,如同蜻蜓點水 (只有非常少的人好運碰到好的醫療體驗) 分級講得好聽,其實是剝兩次皮 (拿轉診單還不是要再繳一次掛號費~浪費金錢時間) 掛號費如同台鐵民營?都是為了放任漲價,政府不想擔責 (去一次大醫院形同再繳一次健保費) 中醫也因兩岸關係,使中藥變得命懸一線 信任現在的爛健保...形同花錢買罪受 世界上的醫療制度只是大部分人不了解 當你了解後 台灣現在的健保才沒宣傳中這麼了不起 以後都是什麼 醫美、牙科、骨科... 一出其他大病沒有醫生可看 未來人不是面對 慢性死亡(是續命,不是醫病) 就是真的要靠 AI幫忙動手術了 不如自己平時重養生 顧好身體 至於意外... 那就自己遠離罪惡體,不要被暗中提款而不知 (少積些惡德吧) 此帖於 2025-04-28 12:15 PM 被 mini 編輯. |
![]() |
送花文章: 2042,
![]() |
向 mini 送花的會員:
|
![]() |
#3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 對健保體制的崩壞有同感,
不論是衛福部和院方, 現在大多是成本控管領導醫療, 現在的醫二代、醫三代經營醫院大多為了營利, 衛福部、藥商、特材廠商都有能力主導健保支付方向。 真正致力於預防醫學不願做過度醫療的醫生賺不到大錢, 有熱血參與第一線的醫護人員, 最後也會被大環境消磨退到營利高、生活品質佳的醫美、牙科, 或成為了醫匠。 病況不佳用話術鼓勵頻繁就醫, 院方也會給醫師業績壓力,先推自費醫材。 =============== 白衣過泥潭 怎敢說不染 但凡銀兩有價 誰能真瀟灑 出自《借過一下》作詞 唐恬 / 作曲 周以力 ================= 醫療已經崩壞中, 這是制度下無解的難題。 我個人是相信善循環的態度, 隨時和朋友交流,口袋有醫師名單應急。 真的感謝在惡劣大環境下,還能堅持燃燒熱血的醫護人員。 |
![]() |
送花文章: 813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