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 |
註冊會員
|
![]() http://tw.news.yahoo.com/060522/15/35xw7.html
【聯合新聞網 記者王正寧/台北報導】 教育部(新聞)長杜正勝上午在立法院教育委員會「說文解字」,為「罄竹難書」下了新的註解,意思是「用盡所有的紙張都寫不完」。他說,單就這四個字的意義來看,「表示事情很多」,至於衍生的其他意思,是在歷史的上下關係裡面,特定的時空反映出負面的情況。 立委李慶安則是批評,這是為了陳水扁總統說錯話在「硬拗」,她質疑,如果學生作文中出現「老師對我的恩惠真是罄竹難書」,這樣算對還是不對?杜正勝則回答說,「我不能當閱卷老師」,李慶安最後只能語帶嘲諷地贊許杜正勝對教育的貢獻「罄竹難書」。 陳水扁總統在520就職六周年當天赴白沙灣淨灘,推崇志工(新聞、網站)精神與貢獻時,以「罄竹難書」形容,錯用成語的結果,反而成為眾人議論的焦點。上午在教育委員會,李慶安首先質疑國中基測(新聞、網站)作文水準程度低落,成績慘不忍睹,近半學生得到零到三級分,教育部應該正視。 杜正勝答詢時表示,教育部已經注意此一問題,中教司會提出補救方法,目前中、小學也透過寫日記和作文來提升水準,全國校長、老師也很關心,大家應該多鼓勵,至於補教界造成的恐慌也必須設法降低。 李慶安話鋒一轉指出,中小學生程度不好,但國家元首的國語文程度也這麼差,錯用成語,把志工的貢獻用「罄竹難書」來形容,這是貽笑大方,這樣的用法對不對? 杜正勝一開始以「我現在不是國文老師」不願表示意見,但李慶安希望他不要迴避,答覆這樣的形容是否恰當?杜正勝表示,「罄是盡」、「竹是竹片,在紙發明前是書寫工具」、「難是難以」、「書是寫」,四個字連在一起的意思是「用盡所有的紙張都寫不完」,表示事情很多。 李慶安聽了之後,痛批這是為了陳總統說錯話在「硬拗」,杜正勝則是反駁,「我沒有硬拗」,「我在講真正的中國文字」,最後李慶安只能稱許杜正勝對教育的貢獻是「罄竹難書」。 ======================================= 真的是很搖頭 這就是我們的教育部長 不僅是讓自己被人貽笑 連他的老師們也都要蒙羞了 |
![]() |
送花文章: 94,
![]() |
![]() |
#2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 一個教育部長為了替陳水扁護短,公然應ㄠ唬扯,真是讓人搖頭.....
-------------------------------------------------------------------- 誤用罄竹難書 教授譁然 95-05-22 記者(林思宇/台北報導) 教育部部長杜正勝上午在立法院為陳水扁總統護航,認為總統用「罄竹難書」形容志工精神與貢獻,並無不好的意思。中文系教授都大表驚訝,強調這成語分明是負面用語,沒有人用在正面語意上。 這也是「沈府謙,音容苑在 事件後,杜正勝再次陷入說文解字風波中。教育部「國語辭典」上就明白寫著,罄竹難書的解釋為,「即使把所有竹子做成竹簡,也難以寫盡」、「用罄竹難書比喻罪狀之多,難以寫盡」,而且明述其相反詞為「豐功偉績」、「寥寥可數」。 台灣大學中文系系主任何寄澎驚訝地說,這個成語問題不必問大學老師,中學生都知道是用來形容負面的事情。簡單來說,是比喻這個人壞事做很多,多到無法形容。他從來沒有見過用來形容美好的德行,或是用來表彰好人好事。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賴貴三指出,「罄竹難書」是古代史官在臧否人物時,形容罪犯或是惡人的罪惡、壞事太多,無法寫完,不可勝數。 賴貴三表示,杜正勝此解應是將「罄竹難書」抽離典故,只做字面解釋,罄為用盡之意,是說「寫也寫不完」。但賴貴三說,沒有人如此用這四個字,一般使用成語都會參照傳統文獻,所以如果查各式辭典的例句,通常找不到任何「罄竹難書」正面例句。 「罄竹難書」典故最早出自於「呂氏春秋明理」:「此皆亂國之所生也,不能勝數,盡荊越之竹猶不能書」。「後漢書公孫賀傳」也有「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辭」之說。「舊唐書李密傳」也寫:「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皆為負面用語。 http://times.hinet.net/news/20060522...8557300abb.htm |
__________________ --------------------------------------------------------------- ![]() ♬∮~~~~~劈哩啪啦,劈哩啪啦,叭叭啪拉叭~~~~~♪♭ ---------------------最愛櫻桃小丸子---------------------- |
|
![]() |
送花文章: 1710,
![]() |
![]() |
#6 (permalink) |
管理版主
![]() |
![]() 罄:音慶,用盡。竹:古時寫字沒有紙,把字寫在竹片上。書:寫。《舊唐書﹒李密傳》記載李密數說隋煬帝的十大罪狀,其中有“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的話。意思是說,用盡南山的竹子作竹簡,也寫不完他的罪行;決開東海的水,也洗不盡他的罪惡。後用“罄竹難書”形容罪行多得寫不完。
隋煬帝楊廣頗有知名度,為中國老百姓所熟知。因為他是歷史上有名的昏主暴君,驕奢淫逸的皇帝,為天下恥笑與唾罵。他弒父殺兄,奪嫡篡位,亂倫好色,奢侈腐化,荒淫無度,建都修苑,開河造舟,窮兵黷武,橫徵暴斂,弄得殷實的隋朝國庫空虛,官倉告罄,民不聊生,怨聲載道,義軍四起。 隋煬帝統治期間,百役繁興,民脂榨盡。僅建築東都洛陽,每月役使200萬人,半數以上死在工地。他在西郊建造了一個大花園,周圍100公里。從江南採得大木柱,運往東都,每根大柱須2000人往返遞送,沿途絡繹不絕。據記載,西苑“堂殿樓觀,窮極華麗”,不知搜刮和浪費了人民多少財富! 611年,隋煬帝為了發動攻打高麗的戰爭,大批徵兵、調糧、造戰船。在隋朝官吏監督之下,造船工們日夜立在水中工作,腰部以下都生了蛆,死去很多人。被政府徵調的兵役,由全國各地向幽州(今河北、遼寧地區)集中,源源不斷;搬運糧食、兵器、盔甲和攻城機械的民夫千里征途,日夜不絕。 許多人有去無回,屍體“臭穢盈路”,十分淒慘。在農村,“耕稼失時,田疇多荒”。山東、河北一帶,歷來是隋統治者搜刮財賦的中心,又是進攻高麗的戰爭中徵調最多、受害最深的地方,再加上這年夏天發大水,山東地區災情特別嚴重,“百姓困窮,財力俱竭”。處在飢寒交迫困境的貧苦農民,再也不能忍受下去了。農民起義的烽火便首先在這裡燃起。 山東鄒平縣鐵匠王薄首先舉旗造反,各地農民紛紛響應。 從公元614年到617年間,農民起義的風暴已席捲全國大部分地區,先後在全國各地興起的起義軍大小不下100支,參加的人數達數百萬。後來,農民起義軍匯成三支強大的農民革命隊伍:一支是河南的瓦崗軍,一支是河北的竇建德軍,一支是江淮地區的杜伏威軍。 瓦崗軍是三支農民起義軍中較強的一支,先由翟讓領導,起義在瓦崗寨(今河南滑縣南)。這支起義軍“多是漁獵之手”,“善用條槍”。他們把鬥爭矛頭指向隋朝政府和門閥士族,規定不得侵掠百姓,因而得到當地農民的擁護。他們又聯合附近小股起義軍,使隊伍擴大到萬餘人。 616年10月,隋煬帝派軍隊2萬人來鎮壓。瓦崗軍採取誘敵深入、伏兵襲擊的戰術,把隋軍全部殲滅。河南道“討捕大使”張須陀突圍不成也喪了命。農民起義軍取得了滎陽大捷,奠定了在河南的勝利基礎。617年二月,瓦崗軍攻下隋朝最大的糧倉──興洛倉,“開倉恣民所到,老弱襁負,道路相屬”。把糧食分給貧苦的群眾,農民起義軍的隊伍也迅速壯大到數十萬。接著,瓦崗軍又大敗越王楊侗的軍隊,力量得到進一步加強,成為中原地區起義隊伍的中心。不久,這支農民軍又攻佔了黎陽,回洛二倉,開倉濟民,10天內得兵20余萬人。農民軍向隋朝東都洛陽進軍,隋煬帝十分恐慌,派王世充率精兵增援洛陽。瓦崗軍和幾十萬隋軍展開了激戰。洛陽戰役歷時3個月,經過60余次戰鬥,打得王世充全軍潰敗,所剩不過數千。瓦崗軍圍困東都,控制了河南大部分地區。這時,瓦崗軍首領之一李密發布了討伐隋煬帝的檄文,揭露他罪大惡極,“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在瓦崗軍節節勝利,同時,河北起義軍,江淮農民軍,也不斷地給隋王朝以嚴重打擊。在各地農民軍的包圍之下,隋朝統治者佔據的少數城邑如同大海中的幾個孤島。駐守江都的隋煬帝極度的驚慌。 他對著鏡子說:“我這個好腦袋,不知道該誰來砍它。”他坐臥不安,夢中經常驚叫有“賊”。隋煬帝楊廣最終被部下縊殺,隋朝滅亡。 每個成語有它的典故,而且成語的用法有它既有的模式,錯用就是錯用,如果這樣子也要去拍馬屁,那真的是亂了,教育是百年大計,不是說變就變,更不是個人的伸展台,大家在怪現在孩子們不會寫作文?!我倒是想問問:部長你的作文能拿到什麼等級?? |
__________________![]() |
|
![]() |
送花文章: 7482,
![]() |
![]() |
#8 (permalink) | |
管理版主
![]() ![]() |
![]() 引用:
指鹿為馬...聽過這句成語的出處吧 按杜老爺的話...該說是指人的眼睛不好或認知錯誤的意思了 指鹿為馬就是趙高用來檢驗諸大臣中誰不是狗腿的方法 如今罄竹難書不也是阿扁的狗腿現形記嗎 用錯成語本是小事 但教育部長出來掩飾...就是大事了 難怪阿扁身邊總是不斷出問題...弊案不斷了 |
|
![]() |
送花文章: 39317,
![]() |
![]() |
#9 (permalink) | |
長老會員
![]() |
![]() 我們來看看下列原新聞,陳總統是怎麼用的:
引用:
|
|
__________________ 我聽爺爺講了一個故事 故事裏的事是那昨天的事 故事裏有好人也有壞人 故事裏有好事也有壞事 故事裏有多少是是非非 故事裏有多少非非是是 故事裏的事,說是就是,不是也是 故事裏的事,說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故事裏的事也許是已真實 故事裏的事也許是從來沒有的事 其實故事本來就是已故事 故事就是故事 故事就是故事 |
||
![]() |
送花文章: 194,
![]() |
![]() |
#10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
![]() 繼續補充:
以下資料援引自教育部成語典 ◣釋義◥ 罄,音ㄑㄧㄥˋ,用盡。「罄竹難書」指即使把所有竹子做成竹簡拿來書寫,也難以寫盡。形容災亂異象極多,無法一一記載。#語本《呂氏春秋.季夏紀.明理》。後用「罄竹難書」形容罪狀極多。 ◣典源◥ #《呂氏春秋.季夏紀.明理》1> 其雲狀有若犬,若馬,若白鵠,若眾車;有其狀若人,蒼衣赤首不動,其名曰天衡;……國有游蛇西東,馬牛乃言,犬彘乃連,有狼入於國,有人自天降,市有舞鴟,國有行飛,馬有生角,雄雞五足,有豕生而彌,雞卵多毈,有社遷處,有豕生狗。國有此物,其主不知驚惶亟革,上帝降禍,凶災必亟。其殘亡死喪,殄絕無類,流散循饑無日矣。此皆亂國之所生也,不能勝數,盡荊2>、越3>之竹,猶不能書。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戰國齊.孫臏《孫臏兵法.奇正》。 (2) 荊:荊州,我國古代九州之一。地約當今湖南、湖北二省及四川省東南部、貴州省東北部與廣東省北部西隅連、連山二縣及廣西省全縣等地。 (3) 越:春秋時越國之地,地約當今江蘇、浙江及山東南部。 〔參考資料〕 戰國齊.孫臏《孫臏兵法.奇正》 戰者,以形相勝者也。形莫不可以勝,而莫知其所以勝之形。形勝之變,與天地相敝而不窮。形勝,以楚越之竹書之而不足。 ◣典故說明◥ 「罄竹難書」的「罄」,是「用盡」的意思,「竹」指的則是從前用來刻寫文字的「竹簡」。古代在還沒發明紙之前,人們都是把竹子剖成一片片的,然後在上面書寫文字。所以「罄竹難書」整個成語的語義便是:即使把所有竹子做成竹簡拿來書寫,也難以寫盡。此語較早見於戰國時的文獻《呂氏春秋.季夏紀.明理》,文中有一段描述了亂世的各種異象,譬如天上的雲呈現出怪異的形狀、太陽有日蝕的現象、同時有兩個或四個月亮一起出現、馬的頭上長出犄角、有人養出長有五隻腳的雄雞或母豬生下小狗等等,這些奇怪的現象「皆亂國之所生也,不能勝數,盡荊、越之竹,猶不能書」。意思是說這些奇怪的現象,都是由於政治敗壞所帶來的亂亡徵兆,而且這種國家即將敗亡的徵兆,多到用盡荊、越兩地的竹子來寫都寫不完。後來「罄竹難書」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本來是用來形容亂象之多,後來則轉變而專用於形容罪狀極多。如《漢書.卷六六.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公孫賀》便有「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辭」之說,《舊唐書.卷五三.李密列傳》亦有「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的用法。案:前者是漢臣朱世安被誣諂下獄時,上書揭發丞相公孫賀父子作惡多端所用之語;後者則是隋人李密欲討伐隋煬帝,檄文中用以形容煬帝罪大惡極之語。這兩段文字都是描述罪狀之多,難以記錄。不過與《呂氏春秋》同期的文獻《孫臏兵法》,在〈奇正〉篇中有「形勝,以楚越之竹書之而不足」這樣一段話,指兩軍相爭時,要讓我軍處於必勝條件下的方法有許多種,即使用盡楚、越兩地的竹子都寫不完。則「難書」一語,並非指亂象,也指罪狀。可知最初「罄竹難書」一語並無負面義,只是後來一般引用此語時,多只用以形容罪狀之多。 http://140.111.34.46/chengyu/pho/fya/fya00250.htm |
![]() |
送花文章: 194,
![]() |
![]() |
#11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
![]() http://140.111.34.46/cgi-bin/dict/Ge...g=罄竹難書
【罄竹難書】 解釋 即使把所有竹子做成竹簡,也難以寫盡。語或本於呂氏春秋˙季夏紀˙明理:此皆亂國之所生也,不能勝數,盡荊越之竹猶不能書。後漢書˙卷六十六˙公孫賀傳也有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辭。之說。至舊唐書˙卷五十三˙李密傳: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後遂用罄竹難書比喻罪狀之多,難以寫盡。 |
![]() |
送花文章: 194,
![]() |
![]() |
#12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
![]()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形容罪狀極多。貶義。 使用類別:用在「罪惡深重」的表述上。 例句: 01 他長期在鄉里間作威作福,罪行罄竹難書。 02 他所犯的罪行罄竹難書,是個十惡不赦的大壞蛋。 03 他們犯下了罄竹難書的罪行,判十次死刑都不嫌多。 04 就算是犯行罄竹難書的罪人,如能放下屠刀也可立地成佛。 05 在編寫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發現秦始皇的暴政真是罄竹難書。 06 身為記者多年,我還是第一次遇見這種罪行罄竹難書的犯人。 07 這惡霸犯下的滔天罪行真是罄竹難書,最後總算受到法律制裁。 08 即使是罄竹難書的大罪犯,只要他能誠心改過向上,我身為律師,還是願意替他辯護。 資料來源:教育部成語典 http://140.111.34.46/chengyu/pho/fyu/fyu00250.htm ◣書證◥ 01. 明.無名氏《四賢記.第一一齣》:「你惡端罄竹難書寫,貪穢熏天怎掩遮。」 02. 《明史.卷二三五.鄒維璉列傳》:「維璉抗疏曰:『(魏)忠賢大姦大惡,罄竹難書。』」 03. 明.朱國楨《湧幢小品.卷一四.緒帖》:「凡此五偏,猶其大略,至於瑣屑,罄竹難書。」 04.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三筆.卷三.西選年選佟選》:「三臣罪狀,罄竹難書。」 05. 清.昭槤《嘯亭雜錄.卷三.郭劉二疏》:「明珠一人,其智術足以彌縫過惡,又有余國柱奸謀附和,負恩之罪,罄竹難書。伏祈霆威,立加嚴譴,天下人情無不欣暢矣。」 06. 《醒世姻緣傳.第五四回》:「瞇了眼的拋米撒麵,作的那孽,罄竹難書。」 資料來源:教育部成語典 http://140.111.34.46/chengyu/pho/fsj/fsj00250.htm |
![]() |
送花文章: 19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