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論壇說明 |
歡迎您來到『史萊姆論壇』 ^___^ 您目前正以訪客的身份瀏覽本論壇,訪客所擁有的權限將受到限制,您可以瀏覽本論壇大部份的版區與文章,但您將無法參與任何討論或是使用私人訊息與其他會員交流。若您希望擁有完整的使用權限,請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註冊的程序十分簡單、快速,而且最重要的是--註冊是完全免費的! 請點擊這裡:『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
![]() ![]() |
|
主題工具 | 顯示模式 |
![]() |
#1 |
長老會員
![]() ![]() |
![]() 以往底片時代,照片洗出來大多都是4x6吋,畫質好壞看不太出來。隨著相機進入數位單眼高階時代,隨隨便便在電腦上一放就是整個大螢幕,放大到100%時還會高達上千萬畫素,因此近來許多攝影網站中針對攝影內涵的討論愈來愈少,反而充斥著銳利度、鏡頭焦段、光圈、散景……等等的討論,攝影到了現在,器材的重要性似乎已經凌駕攝影本身,甚至一切只以唯美為主。
台灣省攝影學會博學會士賴東銘說,曾經有一年,一位年輕攝影師到學會裡申請博學會士資格,這位年輕攝影師的照片真的很好,不論構圖、景深……都很漂亮,甚至還得過郎靜山攝影獎﹔但在最後半數對半數的投票過程中,賴東銘的一票變成關鍵,思考很久後,賴東銘還是反對核准其申請,原因只有一個,就是這位攝影師的照片「少了內涵」。 賴東銘說,照相真的不是靠器材,也不靠色澤或銳利度,而是靠用心與內涵。 一顆定焦鏡頭就夠了賴東銘說,以他自己為例,現在出門他只帶一顆定焦超廣角鏡頭,甚至連腳架與閃光燈都不帶了,因為太多的器材只是累贅,反而影響創作。特別有時碰到搶快門的時候,換鏡頭的時間,倒不如用來思考如何以手邊現有的鏡頭來拍攝。 賴東銘說,器材是一種工具,鏡頭的焦段、光圈、對焦距離等等都是「形式」,攝影者不應該以「形式決定內容」,被工具綁死,而是應該以「內容決定形式」,重點是先想好自己要拍什麼主題,要表現什麼,再決定用什麼形式來表現。 當一個攝影者手邊只有一個鏡頭時,就要去熟悉這個鏡頭,賴東銘說,不管什麼主題都用這顆鏡頭拍,就算拍出幾百張都是很爛的照片也沒關係,等到突然有一張開始覺得拍好了,那就是已經會用這顆鏡頭了,太多的鏡頭反而會讓人換來換去,結果反而統統學不會。 鏡頭的焦段與光圈一定會對拍攝方式產生限制,但重點不應該是去思考要換哪個鏡頭,而是思考如何以這顆鏡頭來表現這時所能表現的內容。在有限制的狀況下,換一個角度與方式拍攝,反而更有特色。 但是,當已經到達一個水準後,一個好的鏡頭,確實能讓質感更為提昇。賴東銘說,他出門帶的是Leica 19mm的超廣角鏡頭,主要因為Leica在暗部細節的表現與超廣角的變形控制比較好。而所有的拍攝過程中,他會「用200mm的眼光來看主題,先把主題的點線面抓出來,再以19mm的鏡頭來拍攝」,因此拍出來的照片絕對都有清楚的主題,而不只是一整片的廣與雜亂。 如何提昇內涵要提昇照片的內涵,賴東銘說,最重要的就是要先作功課。 賴東銘說,以他為例,雖然他也曾經前往埃及、俄羅斯、越南……等等各地旅行,也拍出許多美麗的照片,但這些照片他從不拿出來,因為「沒有感情、沒有內容」。他最愛拍攝的是台灣,而每次要拍攝某個地點之前,他一定會先作功課好好研究,例如要拍蘭嶼的祭典,他一定會先瞭解所有儀式的過程,知道哪些時候才是整個祭典的最高潮,並預先在那個時候準備好,而非一昧的亂拍搶拍。 此外,拍攝之前,他一定會預定這次要拍攝的主題,瞭解自己想要拍的是什麼,再針對這個主題去發揮,而且天天都去。例如在拍攝大甲媽祖時,他設定的主題就是「堅持到底」,因此拍攝過程中,他就能針對這個主題去思考與發揮,而且整整8天7夜,他每天都是半夜就從家裡出發,從清晨開始拍,一直拍到晚上才回家,不會妄想要在一天內就拍完所有的精采。 |
![]() |
送花文章: 26742,
![]() |
![]() |
#6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 |
![]() 一張照片,看似平凡,但意境深長高遠者,它就是好照片。
清晰銳利的照片,一眼就可望穿者,在腦筋裡的咀嚼回味過程中,來的快,去的也快。 最好的照片,就是能使人看了後會在腦海流連忘返者,在朦朧中又帶有幻想空間、懾人魅力者,最為令人著迷,而發掘它的過程,就是一種心理上至高的享受。 好比,女性美似的,就以「朦朧美」最為迷人,越無法一次看清者,越令人激動、感興與流連忘返。 一張照片,在每次參看或回憶時,都能激起深層共鳴、迴盪不已、影響深遠者,最是美妙。 那種心靈上的滿足,就如有幸讀到一本好書似的,越讀越深入、迷人無法自拔。次次看都會有不同的收穫、深懾震撼,久久無法忘懷者,就會是張引人入勝的好藝術照。 |
![]() |
送花文章: 71895,
![]() |
有 5 位會員向 grc45 送花:
|
![]()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 |